導航中醫(y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2421
發(fā)表于 2023-5-17 07:09:38 | 只看該作者
科學工作者
2422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5 21:54:0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5月15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yī)師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yī)經學派》一書。
該書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一、醫(yī)經學派形成與發(fā)展
(二)學派形成期
4.醫(yī)宗扁鵲,開宗立派
(2)扁鵲論脈,首重陰陽
(3)《脈經》“扁鵲脈法”的不同脈象
(4)扁鵲論診損至脈意義重大
(5)扁鵲察聲色,華佗有繼承
          祝賀河北中醫(yī)霍立軒中醫(y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主編的《醫(yī)經學派》一、醫(yī)經學派形成與發(fā)展,學派形成期之4.醫(yī)宗扁鵲,開宗立派;扁鵲論脈,首重陰陽;《脈經》“扁鵲脈法”的不同脈象;扁鵲論診損至脈意義重大;扁鵲察聲色,華佗有繼承等內容。
           司馬遷說扁鵲脈學“守數精明”,有精準的推演,是一整套學術理論,這是影響至今的“把脈方法”。《脈經》引用扁鵲的原文說:“脈,平旦曰太陽,日中曰陽明,晡時曰少陽,黃昏曰少陰,夜半曰太陰,雞鳴曰厥陰,是三陰三陽時也!北怡o這種按照一天之中的不同時段,“一日分為四時”來談論脈象的理論,是貫徹了人與天地相應的整體觀,也是動態(tài)的變化。扁鵲認為,脈象除了一天之中不同時段不一樣之外,一年四季的脈象也不一樣,而且表現出“陰陽六經”分段主時、分時段旺盛的特點。
        “扁鵲曰:平和之氣,不緩不急,不滑不澀,不存不亡,不短不長,不俯不仰,不從不橫,此謂平脈,腎(身)受如此,身無苦也!边@是扁鵲對正常脈象的描述,是建立標準脈象。這種標準的脈象,反映的是身體氣血之間、臟腑之間、陰陽之間的平衡與和諧,因此是健康狀態(tài)。
感謝霍立軒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23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5 21:55:24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5月16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醫(yī)學碩士盧青玉主治醫(yī)師為大家講述《傅青主女科》妊娠篇(2)的原文與評注。
妊娠 口干咽痛,妊娠吐瀉腹痛,妊娠子懸脅痛。
      請大家關注收聽盧青玉的講述。
              祝賀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醫(yī)學碩士盧青玉主治醫(yī)師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述了《傅青主女科》妊娠篇(2)原文與評注的有關內容。
傅青主說,妊婦至三四個月,自覺口干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至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人以為火動之極也,誰知是水虧之甚乎;夫胎也者,本精與血之相結可成,逐月養(yǎng)胎,古人每分經絡,其實均不離腎水之養(yǎng),故腎水足而胎安,腎水虧而胎動。雖然腎水虧又何能動胎,必腎經之火動,而胎始不安耳。然而火之有余,仍是水之不足,所以火炎而胎必動,補水則胎自安,亦所濟之義也。惟是腎水不能逮生,必須滋補肺金,金潤則能生水,而水有逢源之樂矣。水既有源泉混混;而火又何難制乎。再少加以清熱之品,則胎自無不安矣。方用潤燥安胎湯。
熟地(一兩,九蒸)   生地(三錢,蒸)炒山萸肉(五錢,蒸)  麥冬(五錢,去心)五味(一錢,炒)    阿膠(二錢,蛤粉炒)黃芩(二錢,酒炒)   益母(二錢)
      妊婦上吐下瀉,胎動欲墮,腹疼難忍,急不可緩,此脾胃虛極而然也。夫脾胃之氣虛,則胞胎無力,必有崩墜之虞。況又上吐下瀉,則脾與胃之氣,因吐瀉而愈虛,欲胞胎之無恙也得乎!然胞胎疼痛而究不至下墜者,何也?全賴腎氣之固也。胞胎系于腎而連于心,腎氣固則交于心,其氣通于胞胎,此胞胎之所以欲墜而不得也。且腎氣能固,則陰火必來生脾;心氣能通,則心火必來援胃,脾胃雖虛而未絕,則胞胎雖動而不墮,可不急救其脾胃乎!然脾胃當將絕而未絕之時,只救脾胃而難遽生,更宜補其心腎之火,使之生土,則兩相接續(xù),胎自固而安矣。方用援土固胎湯。
      感謝盧青玉的講述和分享。

2424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5 21:56:19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5月17日)的空中課堂,由劉敬章主任與大家繼續(xù)來學習張曉彤先生的著作《中醫(yī)沉思錄》的內容,題目是關于繼承和發(fā)揚中醫(yī)學術問題。
     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揚,是中醫(yī)藥幾千年來發(fā)展的成功經驗。認為繼承沒完沒了,而感嘆發(fā)揚遙遙無期,在沒有繼承的基礎上急于發(fā)揚,必然是欲速則不達,堅持中醫(yī)特色,遵循中醫(yī)藥學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始終是中醫(yī)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原則。
              祝賀河北中醫(yī)劉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yī)院講座成功!他與大家繼續(xù)學習了張曉彤先生的著作《中醫(yī)沉思錄》的內容,題目是關于繼承和發(fā)揚中醫(yī)學術問題。
         中醫(yī)是一棵大樹,根扎在歷史深處,枝葉花果展現在當代,是“肯定之肯定”的發(fā)展模式,不是“否定之否定”,因此,中醫(yī)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不能斷了根本,而是年復一年,不斷伸展枝葉,不斷呈現花果枝葉,根深葉茂無疆業(yè),歷久彌新到如今。
        中醫(yī)是“生成論”思想指導的醫(yī)學體系,而不是“構成論”思想指導的新舊堆砌。
       目前很多人急于創(chuàng)新而沒能很好學習和繼承中醫(yī)的歷史精華,因此,很難說是對中醫(yī)學的發(fā)展,有些就像轉基因那樣改造中醫(yī)。很多雜交的物種,雖然有第二代優(yōu)勢,卻不能持續(xù)輝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醫(yī)藥必將會在未來走向世界,造福人類。
      感謝劉敬章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425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5 21:57:07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y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3年5月18日)我們將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來共同學習中醫(y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今天要分享的是《神農本草經》中的“松羅”“衛(wèi)矛”“莧實”三味藥。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y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分享了《神農本草經》中的“松羅”“衛(wèi)矛”“莧實”三味藥。
        松羅,為松蘿科植物,又名女蘿、松落、龍須草、關公須、天蓬草、樹掛、松毛、海風藤、金絲藤、云霧草、老君須、過山龍等。味苦平。
主瞋怒邪氣,止虛汗頭風,女子陰寒腫病。一名女蘿。生山谷。
衛(wèi)矛,別名鬼箭(《別錄》)、神箭。
時珍曰∶劉熙《釋名》言∶齊人謂箭羽為衛(wèi)。此物干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衛(wèi)之狀, 故名。張揖《廣雅》謂之神箭,寇宗 《衍義》言人家多燔之遣。
        主治」女子崩中下血,腹?jié)M汗出,除邪,殺鬼毒蠱疰(《本經》)。中惡腹痛,去白蟲, 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別錄》)。療婦人血氣,大效(馬志)。破陳血,能落胎,主百邪 鬼魅(甄權)。通月經,破癥結。
       莧實,別名莫實、莧子、莧菜子。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通利二便。治青盲翳障,目霧不明,乳糜血尿,二便不利。莧實
①《本經》:"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熱。"
②《別錄》:"主白翳,殺蛔蟲。"
③《日華子本草》:"益精。"
④《本草圖經》:"主翳目黑花,肝風客熱等。"
⑤《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傷風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研末。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2426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5 21:58:16 | 只看該作者
       尊敬的曹東義老師好,各位師兄師姐、中醫(yī)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聯(lián)一技之長,空中課堂又和大家相會了!我是來自上海的黃小平,今天(2023年5月19日)和大家一起學習名老中醫(yī)之路:我繼續(xù)學習分享趙金鐸老先生的“精在明理,知在成行”小節(jié)鐘關于痹證和“行成于思毀于隨”,他提醒后學,“勤,巧,思”。趙金鐸老先生是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副院長,中醫(yī)理論整理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河北省深澤縣人,十四歲習醫(yī),三年后懸壺故里,七·七事變之后參加地下黨工作。從事中醫(yī)事業(yè)五十余年,擅長內科風證及七情神志諸疾之治,近年又從事“腎炎”臨床專題研究,頗有心得。敬請大家關注和聆聽!
            祝賀上海中醫(yī)黃小平院長講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了名老中醫(yī)之路,過于趙金鐸先生的有關內容。
        趙金鐸(1916.5—1990.11),字宣文,河北深澤縣人,全國著名中醫(yī)內科專家,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原副院長、主任醫(yī)師。趙氏出身于中醫(yī)世家。
      下面介紹其清熱化痰、利氣活血法治愈喘證一例:陳某,男,65歲。初診∶1983年7月1日。
主訴及病史∶患喘病二十余年,緣由藥物過敏引起,反復頻繁發(fā)作并逐年加重,發(fā)作時服平喘西藥暫能緩解,過后發(fā)作如舊日。在港多方求醫(yī)治療無效,專為此疾走了多半個地球,經幾十個國家的醫(yī)生治療,未能治愈。自訴常感咽喉微癢不適,如有物堵塞喉間,睡眠不實;喘作時葉白色透明黏痰,喉間痰鳴,胸悶氣短,長期不能平臥;口渴不欲飲,納可,二便調。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
診查∶顏面晦暗,口唇干、色暗紅;舌質亦暗紅,舌體正常,苔薄白少津,咽部潮紅;脈左手滑數弦而有力,右手滑數稍弦。
辨證∶病因膏粱之變,積熱生痰,蘊于上焦,致使肺失宣降,氣滯血瘀,乃熱喘也。
治法∶消熱化痰利氣活血。
處方∶黃芩9g瓜萎12g杏仁9g(炒打)炙桑皮9g橘紅9g牛莠子9g(炒打)茯苓9g竹茹12g赤芍9g丹皮9g桔梗6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一劑。囑其服藥后如無不適,可連進14劑,平素飲食宜清淡。
二診∶1983年7月28日。藥后諸癥好轉。近月來喘證僅發(fā)作一次,并很快緩解。胸悶氣短基本已除,惟仍咯出少量痰。舌脈基本同前。并訴近日吃不少青瓜(黃瓜),感覺特別舒服。仍依前法稍事變通,于原方去牛莠子,加天冬9g,續(xù)進藥14劑。
三診∶1983年8月12日。近五十天來喘證未作,諸癥均見減輕,但仍有口干、眠差。舌質暗紅,脈轉細弦。于上方加女貞子15g、旱蓮草15g;建議隔日1劑,再服20劑,爾后以六味地黃丸方加蛤蚧為丸調理。
1984年春,其友人代訴∶患者喘證基本痊愈,除表示謝意外,還要求擬一個飲食宜忌方案,已照辦交其友人寄去。
感謝黃小平院長的講述和分享。
2427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5 21:58:58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5月20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y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中醫(yī)藥知識普及讀本》。
         中醫(yī)學是既淺顯易懂,人人可學,人人能用的大眾醫(yī)學,也是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現代科學仍然無法完全揭密的科學醫(yī)學。
        這本小冊子,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醫(yī)的歷史概況,基礎理論構成,診法治病特色,養(yǎng)生保健方法。
        第一章:中醫(y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
        第六節(jié):仲景奠基辯證論治。
        在張仲景重新編排的六經病證里,100多個方劑,就像流水作業(yè)的不同崗位,各就各位,在不同的證侯到來時,發(fā)揮各自不同的作用。無論證侯來得晚還是來得早,只要證侯到了,就使用針對證侯的藥方,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療效。這個等待證侯,發(fā)現證侯,辨別證侯,治療證侯的過程,中醫(yī)稱為”辨證論治”。由于”辨證論治”是在以”六經”為題目的框架里進行的,所以叫”六經辨證”。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yī)王群才中醫(y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中醫(yī)藥知識普及讀本》第一章:中醫(y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之 第六節(jié)仲景奠基辨證論治的有關內容。
        張仲景之前的《湯液經》,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陰旦陽旦治療傳染病,雖然囊括了傳染病所有的證候類型,但是相互之間缺乏變化的規(guī)律性。
《素問·熱論》用六經“每日傳變一經”的概括傳染病的變化規(guī)律,不是單列孤立的“證候群”,但是,臨床上并不是“每日傳變一經”,六經傳變只是一個大輪廓,每個人的正氣和邪氣斗爭的局面很復雜,臨床證候復雜多變。因此,張仲景在尊重《素問》六經傳變的基礎上,提出“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癥治之”的辨證論治的診治策略。
權衡規(guī)矩,與六經框架有機結合,用《湯液經》的具體方藥靈活加減。
《湯液經》不再是“神圣不可動搖”的經典,而是可以隨手加減變化的“原材料”,構建出張仲景六經辯證的大廈,傳承兩千年而至今仍然發(fā)揮作用。
        感謝王群才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28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5 21:59:42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5月21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yī)神志病學》一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醫(yī)學模式的的轉變,各類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增高,中醫(yī)神志病學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門重要的兼顧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學科。今天繼續(xù)學習第八章神志失常類疾病之郁病,祥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中醫(yī)神志病學》第八章神志失常類疾病之郁病的有關內容。
        中醫(yī)重視氣血運行的升降出入,一有窒礙、瘀堵,就容易產生疾病,郁病很常見,與抑郁癥不一樣,可以說中醫(yī)的郁病包括的內容更多,郁病有廣義和狹義不同,有氣郁,血瘀,氣滯血瘀,當然,還有很多臟腑的升降出入的機能抑制、淤滯,有很多病必須從郁論治。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429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5 22:00:1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5月22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yī)師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yī)經學派》一書。
該書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一、醫(yī)經學派形成與發(fā)展
(二)學派形成期
4.醫(yī)宗扁鵲,開宗立派
(6)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

5.扁鵲與《難經》,醫(yī)學多問對

6.《素問》《靈樞》集大成,醫(yī)學成就高
            祝賀河北中醫(yī)霍立軒醫(yī)師講座成功!他向大家分享了曹東義主編的《醫(yī)經學派》一書關于扁鵲脈學內容。
       《脈經》收載了扁鵲著作,內容十分豐富,有談論“死脈”的論述,有關于結代脈的闡述,有從脈象看臟腑五行相克勝負的探索,有形脈與證候不一致的研究;有“經言”,有“師曰”,有提問,有答復。這說明扁鵲脈學是一個集大成的醫(yī)學,它繼承了源遠流長的醫(yī)學思想,又有自己在醫(yī)學實踐之中不斷研究探索的創(chuàng)新內容,是一個不斷傳承的“扁鵲脈學”。
這一段扁鵲論脈的著作,談論五臟脈的重要性,卻很少提及陰陽學說。這與《史記·扁鵲傳》所說扁鵲“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是相一致的,由此可以反證扁鵲診病,不是靠“特異功能”,而是靠脈證相關的“司外揣內”。
      這段文字的末尾,討論了一個靠脈診預斷病情變化的例子,很有啟發(fā)意義。按照脈理,患者在春天應該見到“濡弱而弦”的脈象,但是卻出現了秋天的沉脈,扁鵲斷定病人“到秋當死”。結果,病人沒死,反而獲得痊愈。這是一個反常的現象,出乎預料。但是,病人到了夏天,病情又出現反復,仍然屬于沉脈,并且是沒有胃氣的“腎的真臟脈”。因此,扁鵲再次預言患者到冬季的時候死去,給出的理由是“非時妄見”。
華佗與張仲景一樣,很推崇扁鵲的脈學診斷水平,也學習扁鵲的脈學著作,因此,王叔和說“華佗效此”。
       感謝霍立軒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30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5 22:00:56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5月23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醫(yī)學碩士盧青玉主治醫(yī)師為大家講述《傅青主女科》妊娠篇(3)的原文與評注。
妊娠跌損,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妊娠中惡,妊娠多怒墮胎。
      請大家關注收聽盧青玉的講述。
           祝賀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醫(yī)學碩士盧青玉主治醫(yī)師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述了《傅青主女科》妊娠跌損,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妊娠中惡,妊娠多怒墮胎的有關內容。
       傅青主說,妊婦有失足跌損,致傷胎元,腹中疼痛,勢如將墮者,人只知是外傷之為病也,誰知有內傷之故乎!凡人內無他癥,胎元堅固,即或跌撲閃挫,依然無恙。惟內之氣血素虧,故略有閃挫,胎便不安。若止作閃挫外傷治,斷難奏功,且恐有因治而反墮者,可不慎與!必須大補氣血,而少加以行瘀之品,則瘀散胎安矣。但大補氣血之中,又宜補血之品多于補氣之藥,則無不得之。方用救損安胎湯。
當歸(一兩,酒洗)   白芍(三錢,酒炒)
生地(一兩,酒炒)   白術(五錢,土炒)
炙草(一錢)      人參(一錢)
蘇木(三錢,搗碎)   乳香(一錢,去油)
沒藥(一錢,去油)
水煎。服一劑而疼痛止,二劑而勢不下墜矣,不必三劑也。此方之妙,妙在既能祛瘀而不傷胎,又能補氣補血,而不凝滯,周無通利之害,亦痊跌閃之傷,有益無損,大建奇功,即此方與。然不特治懷孕之閃挫也,即無娠閃挫,亦可用之。
(即用尋常白術,土炒焦最妙,以其能理氣行血也。於白術味過甘,不能理氣行血,用者知之。)

      感謝碩士盧青玉主治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y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6 08:57 , Processed in 0.0884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