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2024年12噦31日)晚上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醫(yī)院張海濤主任為大家講述《路志正醫(yī)論集》之“清法運用之體會”、“疑難病辨治雜談”。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海濤的講述。
祝賀河北省任丘市中醫(yī)院張海濤主任講座成功!他為大家講述了《路志正醫(yī)論集》之“清法運用之體會”、“疑難病辨治雜談”。
路老說,清法,乃治療溫熱疾病和臟腑內(nèi)熱常用法則之一,系根據(jù)《素問.五常政大論》“治溫以清”和“治熱以寒”,《素問·至真要大論》“熱者寒之,溫者清之”的治則而來。漢·張仲景在繼承《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的基礎上,在其《傷寒雜病論》中,創(chuàng)制了一些治療溫熱疾病的著名方劑,至今應用不衰,為清法方劑的建設樹立了良好的典范。清·程鐘齡首先明確提出清法為八法之一,指出:“清法,當清其熱也,臟腑有熱則清之”,對清法的運用和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余在 50年臨證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在臨床上,屬火、熱之邪致病者極為常見。故六氣之中,火居其二,病機十九條中,論火、熱者九,幾近二分之一。金·劉完素提出“六氣皆可化火”的論點,將火、熱所致的疾病,擴大到50余種,喜用寒涼藥,后世因稱之為寒涼派。明清以降,溫病學說已趨成熟,葉天士和吳鞠通分別提出了“衛(wèi)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的治療規(guī)律,薛雪對濕熱病又有新的創(chuàng)見和發(fā)展,為治療溫熱和濕熱病開創(chuàng)了更為有效的一大法門。
因此,余對清法和溫病學等有關醫(yī)籍,廣為涉獵,深入研索,并緊密結合實踐,積之既久,亦少有心得,現(xiàn)簡述點滴,以作引玉之磚。
感謝張海濤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
|